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富余
劳动力
转移
情况
调研
×县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
强化管理
完善效劳
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某县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
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农民增收,加速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关键。
一、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开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
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开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局部。农村充裕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开展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充裕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同时,也给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当前,做好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农民增收,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二、我县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一)开展现状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县农村充裕劳动力数量增长较快,至2004年9月,全县农村充裕劳动力达12500人。农村充裕劳动力的高速增长,使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多方寻找用工信息,加强信息反响和跟踪效劳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全县的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快速开展。
至2004年9月止,全县共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6524人(累计数),占全县剩余劳动力总数的52.2%,仅2004年1至8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3616人,其中,境外3人,省外456人,省内430人,县内2727人。
(二)主要特点
1、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和效劳业。从转移的行业和领域来看,加工业和餐饮、批发零售等效劳业成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加工业和效劳业的人员居多数。
2、省内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因受农村充裕劳动力素质、就业时机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省内。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在国外实现就业的有7人,占总数的0.1%;在省外实现就业的有1652人,占总数的25.3%;省内州内实现就业的有4865人,占总人数的74.6%。
3、兼业性的短期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以兼业性的短期转移为主。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上下密切相关。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逐步得到了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还很低,与劳务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有755人,占总数的11.6%;初中文化有5069人,占总数的77.7%;初中以下学历者有700人,占总数的10.7%。
(二)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充裕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劳动部门和其他机构组织转移的人员所占比例不高。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那么,培育和开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完备、标准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开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效劳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那么,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成人技校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经济、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升元谋劳务品牌,增强元谋民工的竞争能力。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根底教育入手,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开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五)加强管理,完善效劳,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开展。加强管理,完善效劳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方案,分解下达各基层组织,使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有领导、有组织、秩序井然、高效运作的轨道。要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强化对外输出功能。重视并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根底性工作,继续搞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到有序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唯有家乡好、不肯远离家等“小农〞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效劳,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效劳,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
(六)切实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根底。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定期收集反响、跟踪了解务工人员劳动生活情况,适时向外出务工人员提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