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财务管理专业
关于
会计
管理体制
问题
研究
对策
财务管理
专业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内容提要
会计管理体制指管理会计工作的基本制度,包括领导体制、政策法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以及管理职权、方式及方法等。健康健全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而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是企业的发展达到基本型的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及政府管理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经营状况和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除需逐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外,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管理体制十分必要。然而有不少企业存在会计管理体制不到位不健全等等问题,这些弊端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本文即将展开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
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管理体制、体制问题研究、体制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探析
2006年2月1 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
1、确认计量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2、一致性原则
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健全完善,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一套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而且还阐述了会计程序并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
3、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由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现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将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2、层次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它是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
3、动态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我国当前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在很多企业单位,领导干部一句话决定会计人员的升降沉浮,一支笔支配集体资产,独揽人事和财务大权,领导干部公然违反财务制度,贪污挪用的现象时常发生。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 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但在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财务会计制度,有些地方即使有财务会计制度,也大多流于形式。
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也是外部性的,只能从外部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此外,这种监督还是事后性的,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监督。从琼民源事件中可以看出,事后监督根本无法避免虚假会计信息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我认为,理想的监督控制机制应使每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各个体间相互制约形成利益均衡。以上分析表明,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而会计信息又是被经营者控制利用的,结果造成了所有者控制权的虚置,通过会计信息行使控制权已不可行。
(二)、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迈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国家经济的实体已不再是单纯的国有经济,而是在国有经济主导的前提下,许多非国有经济成份,如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所有制结构也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侧重于对行政机关、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 而对非国有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几乎到了撒手不管的地步。再者, 现行的《会计法》主要规范的是会计工作, 而涉及会计人员管理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 使得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市场经济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不少企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四多四乱” 现象突出。一是虚设、多设银行帐号,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二是各类票据多,收支凭证乱;三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四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企业收入不入账,设立“小金库”,乱发补贴,扩大报销范围和标准。有的财会人员只管付款,不管审核凭证,只管记账,不管监督,认为凡是总经理、经理审批的就有效,可以付款、入账。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队伍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之长期以来疏于管理,无证上岗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没有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农村以及个体私营企业里,会计成业人员没参加过正规的会计教育,后续教育又跟不上,业务处理水平不高。另外会计人员的选用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村会计人员的选用大都局限在本村范围内,往往是根据村领导的喜好或是亲疏关系来选用,因此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改革会计规范管理体制,
要建立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对各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查出的问题,要依据《会计法》从严处罚。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即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是以财政、审计、税务部门为主,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会计监督和检查机制。
改革会计规范管理体制,强化政府间接管理职能。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会计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体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障碍。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会计规范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在对会计活动进行控制、干预的问题上, 国家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应是并重的,一方面政府应在整体上把握方向,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具体的会计活动通过完善立法的角度进行间接管理,而不直接参与;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会计组织的自律行为。
(二)、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严格落实入账“五关”,即每笔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入账都要经过以下程序:一是初审关,即由企事业单位会计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查,对手续不全、违规违纪的开支退还给经手人;二是签字关,即由企事业单位财务领导对收支票据进行再次把关,符合条件的签字,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当事人;三是理财关,即由民主理财小组对收支票据进行集体讨论,对有异议的票据,上报政府财务工作领导小组或董事会财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把关;四是审核关,即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的村,每月月底,由村会计将齐全的票据交乡镇核算中心总会计审核把关; 五是入账关,即由分管会计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的规定对初审合格的票据进行再次审核。
(三)、加强会计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针对农村会计的特点,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间安排与农村工作的对应性,培训知识的层次性等,确保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农村会计学历教育,会计函授教育要向农村扩展,不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一是有助于新的会计政策和财会制度的学习贯彻; 二是有利于及时了解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有利于了解中外会计的发展趋势。这可以说是后继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 也是不断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的审定
根据《会计证管理办法》和草拟中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严把会计人员上岗关。只有具备了会计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通过全面考核,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才能从事会计工作。禁止无证人员上岗,对雇佣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要严厉处罚。结合会计证对会计人员加强管理,实行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当然了,由于不同的企业单位发展的背景、管理模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