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生就是防患于未然
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
2023
养生
就是
防患于未然
绸缪
【养生就是防患于未然】 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这也是构成生命最根本的物质。养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到达精、气、神的和谐与统一。养生重在平素调养身心,防患于未然,这是广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实施的保健形式。 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根底工作和根本出发点。只有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做到“恬�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有序,实现理想的健康状态,到达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养生是一种社会运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防止各种疾病,从而也就能够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学作为人类文化瑰宝,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广博的思想体系。中医养生的理论方法著述流布于古代儒、释、道、医等诸子百家文库中,不仅与医疗保健有关,还与家庭、伦理、教育等社会学有着广泛联系。在当代,涉及到了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知识与手段的有机综合。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养生文化及其派生的人体科学、生命科学,已经不能单纯把它看作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运动。〞 中医养生学作为一个实用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其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形神共养、动静相宜、和调脏腑、通畅经络等理念,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方法,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武术等技术值得今人借鉴。养生学作为以中医药根本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保健防病科学体系,也将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新型科学。 由于养生旨在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并且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实施,因此在“治未病〞的实践中具有最根底、最广泛的作用。而养生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久工程,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天人相应,防病养生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劳,没有精神,去医院做检查,却是一切正常。大家会有一种疑问我怎么啦,是病吗为什么检查不出问题。其实,这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是间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不科学,工作生活压力大,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很多,尤其是许多白领一族。但现代医学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往往针对疾病状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许多功能性的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却没有很好的方法,然而,中医在这方面却优势明显。同时,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面也独具一格,突显优势。这与中医的理论核心是分不开的。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的生理变化随着自然界季节、时日、气候、地理的改变而起着相应的变化。如人体脉搏的变化,就是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脉象。据吴主任介绍,四川一位老中医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按照正常的脉象,一个人在冬天的时候,脉是向下沉的,是不容易摸到的。而那个病人在冬天的时候,脉象却是洪大的,轻轻地就能摸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脉象,如果不接受治疗,很容易在夏天患上很严重的疾病,结果,那个病人没有接受治疗,夏天由于脑血管破裂死亡。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疾病的变化。因此,天人相应思想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点是辨证论治,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那么。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症候、症型,部位。然后,有针对性的调理脏腑功能,确定相应的治法。比方,一个长期失眠的病人,总觉得心烦,没有精神,根据中医理论,这属于心气缺乏,医生在运用中医的理论对病人进行辨证之后,就会采用弥补心气的治疗方法。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而且,病情又在不断的开展变化之中,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因人,因时而异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化,个性化医疗。 除此之外,中医养生防病的形式多样化,从导引图到五禽戏,从炼丹术到膏方,从砭石到针灸,从按摩到推拿,从四时调摄到子午流注保健。英国一位叫李约瑟的学者曾经高度评价中医说到:“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提倡精神养生五法 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时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产生和诱发亚健康及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开展为精神和心理疾病。 养生,对于健康人来说,是要防止发生疾病;对于已经有病的人来说,就是要防止病情的恶化,而心理调节尤为重要。如卫生部原参谋马海德大夫,患了好几种癌症,在8年中曾动了8次大手术,但每一次他都能沉着面对。他说:“癌,多少人闻之色变,而我却很坦然,既然病来了,怕也无济于事,我尽量让自己活得轻松些。〞就这样,他每次生病时,只要体力一恢复,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他通过这种方式摆脱疾病的阴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能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既是人生格言,也是精神养生大法。精神养生“治未病〞的常用方法有: 1.节制法 是调和、节制情感、和畅性情、防止七情过极、到达心理平衡的精神调摄方法。情欲为人的情感和需要。如能适当克制可以养生。如果放纵可积久而引起体质偏颇,导致疾病,因此要加强修养,豁达开朗、节制情欲。 2.疏泄法 是宣达、发泄不良情绪,防止情感过度压抑,以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如大哭一场,无拘无束地喊叫一阵,或找亲朋倾诉,或把心中苦闷写在日记中,都可到达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3.转移法 是通过一定方式积极避开刺激源以转变情感投向,改变对不良情绪的注意力,使苦闷得以解脱的方法。以顽强的意志、理性战胜情欲之惑,做到淡然无欲或变换环境、参观游览以陶冶身心。 4.移情易性法 是改变人的情志的方法。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临证指南医案•卷六华岫云按:“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具体的排遣方法,如琴棋书画、陶冶性情、振奋精神、调节心理。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灵活运用,疏调情志,颐养精神。 5.运动移情法 是通过运动以改变人的情志的方法。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打球、爬山、跑步、散步、打太极拳等,均能疏通气机、和畅气血、化解或发泄不良情绪,以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与情志变化是相应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体质状态,情志变化也与之相应。例如,婴幼儿期脏腑娇嫩,其情志为弱情弱志期;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情志亦为稚情稚志期;青少年期是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其情志为盛情盛志期;壮年期体质最为强壮,为情志平定期;老年期体质日渐衰弱,为衰情衰志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情志的调摄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