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增强
经济社会
发展
动力
实施
意见
增强经济社会开展动力实施意见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增强经济社会开展动力实施意见,请大家参阅。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开展动力的实施意见(xx政(xx)xx号)、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大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入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x发(xx)x号)要求,多措并举补短板,加快培育新动能,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开展理念,统筹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重点围绕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开展、制造业升级、效劳业开展、根底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等薄弱环节,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强化工程支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供应结构,培育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效劳,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开展动力。经过3年努力,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用5年时间,突出短板根本补齐,开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明显增强,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大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创新开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到达5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分别到达20家、200家,每万人口有效创造专利拥有量2023件。新增2023家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创立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2%。
2.农业根底地位进一步稳固。到2023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9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不低于0.5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5%。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大于3。家庭农场达202300家,农民合作社达3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20230个。
3.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3年,引导每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不少于1项技术改造工程,其中全市每年滚动实施20230个以上重点技术改造工程。打造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造、创意文化等4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开展基地。xx名牌产品达200个,中国著名商标达20个。
4.效劳业开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3年,效劳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达40%以上,现代效劳业增加值占效劳业比重达60%,建成省级现代效劳业集聚区15家左右,限上流通企业超过800家,规上效劳业企业超过305家,国家和省级效劳业品牌2023个左右。
5.根底设施支撑进一步夯实。到2023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城乡全覆盖。力争建成淮北至阜阳、xx城际铁路,打通西向铁路,完成水蚌线外迁工程,整合市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建成xx—五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通达固镇高速公路,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到达235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到达350公里,实现XX县区通高速,县县、市县之间通一级路。完XX县区乡道路畅通工程和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改造工程。建成启用xx民航机场。
6.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到达85%以上,义务教育稳固率到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达95%以上。建成xx职教园。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到达7.6张。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到达45张。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7.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23年,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高到57.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超过94.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到达9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达9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到达4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到达9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补齐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深入贯彻落实xx省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要部署,实施xx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谋划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以替代进口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产业、企业、产品、市场创新,加速在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育引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开展等方面取得一批改革成果。
1.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握国家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机遇,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运营模式,积极创立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
2.加快建设一批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建立研究院、创业创新学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中科院等市外高校院所来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产业战略需求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方案。积极培育电磁离合器、mems等技术研发平台,力争升格为国家级研发中心。
3.加快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围绕新兴产业开展,集聚创新资源,着力研发攻关8.5代tft-lcd基板玻璃、am-oled器件、第5代移动通信测试仪及基站天线、五轴以上加工中心、生物降解材料等产业链上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产业开展提供科技支撑。
4.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和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实施“孔雀方案〞、“产业领军人才培育方案〞、“青年英才方案〞等,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强化创新型科技人才、效劳业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层次人才来蚌创业,不断推进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
5.深入推进群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开展“痛点〞,大力实施“创客〞、“痛客〞培育方案。积极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创业苗圃、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着力扶持和打造一批低本钱、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二)补齐现代农业开展的短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1.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开展,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全链条化,全市每年新增2—3个“种养加〞一体化工程。
2.推进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泵站建设与更新改造,建设怀洪新河灌区,持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推进中小河流、重点圩区等重要排涝设施建设,推进大中沟治理及拦蓄水工程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两证一书〞制度,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
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突出抓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根底设施,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根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4.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专项。
5.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立,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XX县区、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效劳主体开展。
6.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xx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
(三)补齐制造业升级的短板。抢抓“中国制造2025〞政策机遇,顺应“互联网+〞开展趋势,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新型化、集聚化、品牌化、绿色化开展。
1.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轻工食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
2.统筹要素保障,积极推进XX县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实现区域功能转变与升级开展,确保到2023年底前完成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佳先化工5家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2023年底前完成XX县区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
3.聚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壮大,充分发挥30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和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等基金效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省级硅基新材料和市级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造、专用电子器件、创意文化、现代物流基地,加速构建基地建设“1+5〞开展格局。
4.紧盯市场需求导向,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前瞻性谋划布局,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培育开展先进光伏制造、生物基材料、智能终端产品、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产业。
5.突出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商业模式,大力培育新业态、实施新工程、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速实现“xx品牌〞向“xx品牌〞、“中国品牌〞升级。
(四)补齐现代效劳业开展的短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提升科技、信息、物流、金融等效劳水平,优先开展生产性效劳业;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要求,加快现代效劳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生活性效劳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1.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效劳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效劳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引导社会资本创设各类效劳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效劳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现代效劳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xx(xx北)保税物流中心(二期)、xx北徽商物流港、xx电商快递示范园、双墩文化产业园等工程建设。
2.加快推进制造业主辅别离,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中心、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信息、物流、售后效劳等业务组建成为专业化的法人企业,积极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配送中心等入驻xx。
3.深入推进市经开区省级效劳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名城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申报省级现代效劳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效劳业集聚开展基地。
(五)补齐根底设施建设的短板。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水利、供排水管网及综合管廊、防灾减灾、公共交通等城市根底设施建设,提升乡镇根底设施效劳水平,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xx。
1.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开展战略,着力打造京沪线对外开放新格局,谋划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搭建区域经济开放协同开展新平台。打造xx—淮南城市联合体,构筑沿淮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核心区域。
2.强化交通“补缺、提效、升级〞。打通东西向快速铁路通道,推进淮北至阜阳、xx城际铁路和合肥至新沂铁路xx段建设,尽快启动沿淮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强化xx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实施水蚌线外迁工程,积极推动市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整合,完善市区铁路根底设施布局。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设XX县区高速公路通达工程,加快g206、s32023、g329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县通一级公路。加快实施淮河干流和涡河、浍河等支流航道整治,打通升级淮河东向、南向出海二级双通道。加快长淮卫港区等港口建设,启动方邱湖铁路货场规划建设,大力开展临港产业。开通xx民航机场,同步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大力开展通用航空等。
3.加强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实施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