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docx
下载文档

ID:1008479

大小:21.43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道德 法治 教学 提高 德育 有效性 探究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   摘 要:德育要防止空洞说教,要提高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章从社会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习生活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德育须建立“小中见大〞的视域等方面,研究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有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16-01  德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往大处说,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底性工程;往小处说,德育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成长。时代在开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社会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社会公民教育可以分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等具体范畴。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范畴的最大问题就是失之于空,学生的认识有时不深刻,而其后续问题在于:空洞的说教缺乏以支撑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德育根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学生生活经验的增加,无根之木容易被一些歪风吹弯甚至是吹倒。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德育途径。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的教材可以发现,新版教材高度重视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有效学习,从根底年级开始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思想教育,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根本内容,另一方面又很务实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观点有效地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认知之上。这样的教材编排,给了德育工作一个有益的提示,就是德育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层面,而应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认知的根底上去构建德育认知的大厦。当然,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有一点必须高度重视,那就是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且认知能力有限,但小学阶段的六年正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开展的六年,在这六年里教师如果能够始终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那么德育将有明显的效果。简言之,德育的有效途径有很多,但都需要重视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根底,以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德育途径,其源头也正在此。  二、学习生活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并经由思辨途径,最终实现德育目标。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是离不开生活与学习的背景的。在学生生活的物质世界,有着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徽;有着家乡的象征,如家乡的历史建筑、历史人物、风土人情;有着家庭的象征,如家人的成长历程、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可以不夸张地讲,无论是道德,还是法治,其思想均蕴含其中。当国庆节来临,学生有时机亲临首都或者从电视中看到升旗仪式时,内心容易升腾起一种爱国情怀;而当学生在家乡感受家乡风俗、感受家人关爱时,也会有一种精神感悟。这其中的道德与法治因子在哪里呢?教师可以用一些事实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父母和老师教我们热爱环境,教我们做事不拖拉,教我们要做一个精神向上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在培养我们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而在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里,感受到的那么是对先人、对家人、对国家、对社会习惯的一种尊重与传承。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并互相帮助、积极向上,才能让自己所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更加和谐。显然,在这些事实的分析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增强,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问题:“生活真的很美好吗?在学校要做这么多作业,哪有在家玩开心呢?〞这样的问题,与德育有關吗?那就要看教师怎样引导。比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国外一些发生战乱的国家的孩子的生活困境,这时,学生们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有的学生说:“我们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读书,能够在家里跟爸爸妈妈一起快乐地玩耍,这真的是一种幸福。如果像有些国家一样乱成一团,才真的不好呢。〞这样的一种比较,自然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思辨状态。而学生所说的“才真的不好呢〞看似随意,却意义深远。其实,这不正是在其心中种下了“有了道德与法治的约束,社会才能和谐〞的种子吗?这样的种子,在学生将来遇到新的事物需要判断的时候,就极有可能成为一株有力的树,形成支撑起他们精神成长的力量。  三、德育须建立“小中见大〞的视域  德育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就看将其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视域中去观照并思考。就当前来说,德育工作需要建立“小中见大〞的视域,确信德育并非小事,但德育又要从小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对德育形成准确的定位。从这个角度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将成为两个关键词而贯穿德育的始终。在生活的小处,道德的力量无处不在;在社会的大处,法治的力量保证了社会良性开展的底线。在德育教学中,要多从学生生活中的“小〞出发,逐步走向“大〞。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在于基于学生生活实践的体验与思辨。坚持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中种下道德与法治的种子,并慢慢成长为支撑学生成长的繁枝茂叶。  参考文献:  [1]侯斌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  [2]王继兵.有效德育:让生命旅程行得更远[J].江苏教育研究,2023(09).  [3]章建明.“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23(0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