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坚持
人民
中心
基本
内涵
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略之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表达了人民是推动开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表达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人民;立场;群众路线
[作者简介]李艳雷〔1985-〕,男,汉族,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共许昌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7-0049-02
习近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处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到人民的地方就有203次之多,特别是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屡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段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人民群众确立的价值定位。
中國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和力量。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只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底和群众根底。
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敬畏权力、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了人民、效劳人民,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开展经验。做好群众工作,要加强效劳意识、公仆意识,要和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身边事,为人民办实事,造福于民,始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又根据时代变化、时代特点和人民需要的变化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党永恒的执政宗旨。无论世情、党情、国情如何变化,党始终坚持并忠实践行这一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强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唯一宗旨。其决定了在党和国家事业开展的过程中,党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是党性问题。在为人民效劳中增进同群众感情,提高党性修养。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发表讲演,深刻说明了为人民效劳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长期思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效劳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效劳之中去。〞每一个共产党员,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在自己平凡又普通的岗位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
〔二〕表达了人民是推动开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开展的主体是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催生出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从内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人民创造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和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聚起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平安感。
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惠及人民,会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扎根基层,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三〕表达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开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會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开展必须更加重视全面与共享,更加重视高质量开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表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具体举措,要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习近平强调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落伍,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彰显了浓浓的为民情怀,是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生动实践,表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为人民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件容易,坚持到底难。要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党不变的初心;带着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