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双江
自治县
农业
综合开发
十二
规划
新编
双江自治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XX县区丘陵山区
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XX县区农业资源开发局
XX县区财政局
二o一一年三月
一、根本情况
我市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与XX省交界的南部山区及与XX市句容、溧水交界的北部山区。全市丘陵山区国土总面积1214.6平方公里,约182.2万亩,耕地面积79.6万亩;宜林山地〔岗坡地〕36.7万亩。全市丘陵山区乡镇有:溧城、戴埠、天目湖、南渡、社渚、上兴、竹箦、上黄等8个;另外,还有4个林业场圃。全市丘陵山区农户15.6万户、人口47.3万人、劳动力21.7万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69.7亿元,农业总产值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
〔一〕、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概况
①位置与范围
XX县区位于XX省南部,东径119o08'-119o36',北纬31o09'-31o41',东邻XX县区,北与金坛、句容毗连,西与溧水、高淳接壤,南与XX省郎溪、XX县区交界,东西宽约45.14公里,南北长约59.06公里,总面积1537.87平方公里。
②气候: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日照充足,四季清楚。多年平均日照2103.7小时,平均气温15.4℃,极端高温39.2℃,极端低温―17.0℃;全年无霜期224天;年平均降雨量约1134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18天;平均蒸发量1501.8毫米;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天数6.3天,最大平均风速16.4米/秒,最大风速22.5/秒。降雨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1954年降水量1708.7毫米,是1978年降水量528毫米的3.24倍;每年6—9月〔汛期〕为多雨季节,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6.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0.8%。其中6—7月份为梅雨季节,多年平均梅雨量为251.3毫米,最大的1991年达802毫米,是多年平均的3.2倍,最小的1965年为46.3毫米,为多年平均的18.4%,1958年、1978年出现空梅。
③水资源:
溧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4.97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0.29。正常年为3.67亿立方米,一般旱年为1.61亿立方米,大旱年为0.94亿立方米。过境水量正常年1.03亿立方米,一般旱年0.83亿立方米,大旱年0.3亿立方米。境内有水域面积42.57万亩。其中河道6.18万亩,湖泊、荡滩4.53万亩、水库5.48万亩,其它坑塘、苇地、沟渠等26.38万亩。主要湖泊有洮湖,又称长荡湖,总面积90平方公里,溧阳境内21平方公里;主要荡滩有三塔荡、升平荡、南渡荡、沙涨荡,原面积27.16平方公里,已被围垦〔现相当局部已退耕还渔〕25.6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大中小型77座,总库容量3.58立方米。其中:库容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有沙河、大溪水库;1亿立方米以下有前宋、塘马水库;100—1000万立方容量的有61座。以上水资源主要用于灌溉、航运、给水、养殖事业,山水和水库蓄水用于给水、灌溉,局部被用于发电。
全市丘陵山区现有各类水库77座,其中:有大
〔二〕型2座,中型2座,小
〔一〕型12座,小
〔二〕型61座,总拦面积466.4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57%。总库容量为3.58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河道256条,长388公里。南、中、北三条河道,既是南河水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境内的骨干引洪引水河道。
④耕地质量结构和数量:
全市土地总面积230.36万亩,其中耕地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7%,园地、林地48.8万亩,占21.12%,水域42.57万亩,占18.48%,交通及居民工矿用地24.49万亩,占10.63%,未利用土地13.04万亩,占5.67%。
全市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3.8万亩,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102.96万亩,中低产田37.85万亩,其中中产田37.32万亩,低产田0.53万亩。按类型可分为贫瘠型8.94万亩,干旱缺水型6.8万亩,渍涝型20.11万亩,其他型2万亩。
2、社会经济状况:
①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资源:
全市现有建制镇10个,175个村民委员会,2023年末,总人口78.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04万人,非农业人口19.09万人,农村劳动力31.14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6.3万人,女劳动力14.84万人,202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360.8亿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148.59亿元,人均10096元。
②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
2023年,全市农业产值49.5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9.2%;林业总产值1.03亿元,增长7.7%;畜牧业总产值5.04亿元,增长-2.2%;渔业总产值17.33亿元,增长11.6%。农林牧渔效劳业产值15508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7.5%。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6元,比上一年增长10.3%。
③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状况:
市内有干线公路3条。宁杭线、溧金镇广线、溧老线,计106.54公里;县级公路6条,计89.67公里;乡级公路23条,计111.742公里,专线公路8条,计66.78公里,还有乡村大道602条,计1269公里,目前,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均实现黑色化或水泥路面;乡村路以砂石面为主。市内10个乡镇,航道里程332.25公里,其中主线航道—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2条,计24.10公里,一般干线段5条,计93.12公里,支线航道37条,计214.95公里。
全市现有77座水库,年可供灌溉水量0.9亿立方米。各类塘坝1.5万余座,水面积4.4万亩,总蓄水量0.54亿方。区内现有60余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中,绝大局部沟、渠、路及其主要控制建筑物已配套齐全。现有各类固定机电堤水灌溉〔含灌排结合〕站659座,装机1204台套,总动力2.88万千瓦,其中丘陵区建有多级翻水线43条,装机183台套,总动力1万千瓦。
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回忆
一、“十一五〞回忆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根据本地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属南北水果过渡地带的独特优势,把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通过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营机制,围绕调整搞开发,搞好开发促调整,抓好调整促增收,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强度推进,实现了资源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走出了一条具有溧阳特色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可持续开展之路。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开发面积达7万亩,建设省级丘陵山区开发工程45个,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15个,累计投入开发资金3564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243万元。完成各类田间水利配套2054座,机电排灌站5座,衬砌渠道89公里,改进土壤2.5万亩,机耕道路77公里,购置农业机械64台套,林网1.2万亩,技术培训2.8万人次,新品种引进80个,新技术推广18项,到目前为止,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7.16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9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12%,其中约有2.5至3.5个百分点得益于农业综合开发。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创新引导方式,启发农民投入农业开发
1、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开展。大力发动基层干部和群众自排本地特色资源,让其看到开展优势产业的切入点。立足于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根底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开展比拟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根据我市实际,做大做强了优质粮油、经济林果、食草畜禽、特种水产、蔬菜、茶叶等11个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开展白茶、白芹、特色果品等特色农产品。
2、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开展。开展优势产业与一般产业比照分析,让农民看到开展优势产业有光明前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开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找准开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适合开展什么产业,就开展什么产业。实行“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的开发决策,分别南北山的特点和优势,在开发布局、开发品种、开发扶持政策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集中资金做大工程规模。坚持选择有一定根底、产业特色明确、科技含量较高、地块集中连片、建设积极性较高的企业承当规模工程;整合土地治理工程、产业化经营工程、省级丘陵山区工程、市级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工程,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如:以天目湖为中心的现代高效农业开发中,我市集中资金对江苏天目湖农业生态园进行集中投资,做大了工程规模,提升了工程档次,使工程区成为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农业开发园区,受到了中外嘉宾的赞誉。
二是创新效劳机制,形成产业效劳一条龙
1、完善土地流转效劳。针对以家庭承包为根底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户手中的实际,我市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前提下,按照“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原那么,因地制宜对土地经营权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并严格标准管理,杜绝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矛盾。近年来,全市每年流转土地都在4万亩以上,通过流转,全市形成多种经营规模户2022多户,经营面积10万余亩,促使规模生产基地、重点示范工程和规模生产大户做大做强。
2、提升科技推广效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才能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开展水平。近年来,全市平均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油、林茶果、水产等新品种25只以上,优良新品推广率达95%。市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引种的天目湖白茶,亩产白茶8公斤,每公斤白茶售价达4000元,亩产值3万余元,亩均效益2万余元。
3、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市镇财政都加大对开展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品种推广等农业工程扶持资金,重点向开展现代农业倾斜。市农贷担保中心优先为农户提供贷款用于开展现代农业。市水利、供电、交通等部门将本部门的有关涉农资金和工程向开展现代农业倾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地区的专业村公路、电网、通信等根底设施建设。
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平安法,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在质量建设的衔接上下功夫,促进基地与专业市场、基地与加工企业、基地与超市的对接,选择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典型,促使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转化升级。到2023年6月,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263多个,通过有机认证的产品82只,无公害产品认证79只,绿色产品认证
102只,全市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65.72万亩。
三是创新投资体制,促进农民大力开展农业开发
1、引导三资投资开展农业开发。引导和鼓励业主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渠道,做大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规模,放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有效缓解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截至目前,全市“三资〞投入农业的资金达28.9亿元,其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吸引三资占全市全年农业吸引三资总额的52.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民营企业家沈祖富2023年创办了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方案投资10亿元,在天目湖镇境内租赁荒山40000亩,从事珍稀白茶和特种水果栽培与开发,截止今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