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地理
名著
阅读
高中生
人文
素养
培养
基于地理名著阅读的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
秦玥
【摘 要】本文阐述指导高中生阅读地理名著的教育价值,认为要遵循适应性、甄选性、科学性、补充性等原那么,提出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方法指导相结合、地理名著阅读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地理经典名著阅读与新时代地理要求有机整合等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路径,认为在阅读实践中应合理选择“整书阅读〞或“节选阅读〞的方式,注重地理阅读延伸活动的开展,关注表现性评价。
【关键词】地理名著阅读 高中生 人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B-0042-03
地理名著阅读能让师生双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膜去认识所处的地理环境,在阅读中感悟、检验和运用地理原理,在阅读中领略地理学和文学的双重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家国情怀。本文提到的地理名著主要包含地理科学史和地理名人名著。例如,中国地理科学史著作有山海经水经注管子禹贡等,中国地理名人著作有徐霞客游记海国图志大唐西域记吴越春秋东京梦华录等。而地理杂志和地理教育类期刊,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教育等不包含在本文所述的地理名著范畴内。
一、指导高中生阅读地理名著的教育价值
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国对地理环境的记载和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地理名著传记,如徐霞客游记水经注山海经等。教师假设从地理学科的立场,将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和高中地理课程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阅读,那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开展。
第二,促进學生开展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地理名著阅读和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第三,弥补地理课堂缺乏人文精神渗透的短板。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偏重于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授,对其中孕育的情感和价值观缺乏深入的挖掘。“关注学生的全面开展〞,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第四,改善高中生缺乏地理课外阅读的现状。目前课外阅读主要表达在语文和历史等学科上,主动参与地理课外阅读的学生人数较少,涉及地理名著阅读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名著连专业地理教师也未曾读过。例如,笔者对高中某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学生课外地理阅读的途径,41.2% 的学生地理阅读来源于网络视频,如纪录片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31.8% 的学生地理阅读来源于相关地理公众号的推送,如“爱学地理〞“地理知识局〞“地理蹊〞等。而地理名著阅读的比例缺乏 3.2%。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对地理课外名著阅读不够重视,认为只需阅读教材,立足课堂即可;二是局部学生对地理名著缺乏阅读兴趣;三是缺少地理名著阅读的相关指导。
第五,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阅读地理名著,在时空变换中体验作品蕴含的丰富地理信息,能够开阔教师视野,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素材,创设精妙的教学情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开展。
二、指导高中生阅读地理名著的教育原那么
〔一〕适应性原那么。地理名著阅读的主体是高中生,选择的地理名著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开展规律,符合高中生阅读能力水平。过于专业的国内外地理名著超出了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不适宜组织学生阅读。
〔二〕甄选性原那么。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名著,地理教师首先要进行阅读。在教师大量阅读之后,除了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水平进行甄选外,还应结合新课标要求、社会开展需求,甄选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终身开展的名著名篇,或者选择适合阅读的章节。
〔三〕科学性原那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笔者发现有些经典地理名著因记载的年代比拟久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地理现象和规律已经发生了演变。这需要地理教师运用“区域认知〞的方法,带着学生科学地从时空角度用开展的眼光,批判地继承地理名著的精髓,提升思维深度。
〔四〕补充性原那么。学校教育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范畴是有限的。地理课外阅读如同翻开了一扇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开阔视野。学生通过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获取了地理知识,搭建了与课堂中所学内容的联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内在精神。因此,课外阅读是学校教学重要的、有效的补充。
三、基于地理名著阅读的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一〕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方法指导相结合。“导读〞如同地理学案中的“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旨在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厘清课文脉络的“知识准备〞环节。笔者认为名著阅读也需要类似的“准备〞。常见的“导读〞有“问题带入式〞导读和“框架提纲式〞导读。
1.“问题带入式〞导读。“问题带入式〞导读就是在阅读名著时,提供一系列问题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一节伟大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以都江堰为例的校本课程。教师节选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和宋代新唐书·地理志中关于都江堰工程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都江堰工程现存于哪个省级行政区,位于长江哪条支流?该流域内,早期农业开展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结合图文记载,说出都江堰工程主要包含哪几个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2.“框架提纲式〞导读。以“徐霞客游记与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为例,笔者选取了最经典的粤西游日记带着学生阅读。在粤西游日记中,徐霞客以其生花妙笔,记述了广西秀丽雄奇的山山水水,如桂林的七星岩、叠彩山、象鼻山、独秀峰,以及“青罗带〞似的漓水、“曲似龙回肠〞的柳江等。此类有关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原理的名著,宜采用“框架提纲式〞导读。这种导读方式可以通过表格、概念图等多种形式呈现,如图 1。
〔二〕地理名著阅读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具备在复杂情境下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应用地理原理的能力。‘情境的种类包括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与生产相联系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地理名著中的文字记载可以作为地理学术情境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提升教学内涵。例如,在地理 1水循环的教学中可以如下进行设计,详见表 1。
〔三〕地理经典名著阅读与新时代地理要求有机整合。在地理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从中汲取营养,在地理新课程的指引下,用时代的、开展的地理眼光去审视、借鉴、传承和发扬。例如,在阅读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西南地区岩溶地貌的记叙之后,笔者通过增补图文材料,设计了如下探究性问题: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喀斯特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面临困难的原因,喀斯特地区可以重点开发的资源有哪些?导致喀斯特地区交通建设难度大的地形、地质原因是什么?结合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现状,试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分析当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其更好地开展?
四、实践反思
〔一〕合理选择“整书阅读〞或“节选阅读〞的方式。“整书阅读〞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整书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容无视的价值。作为地理教师,应对地理“整书阅读〞的前景充满期待,也要对其实施的境遇有理性的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地理名著都适合“整书阅读〞。有些地理名著专业性强,学术特征明显;有些地理名著历史悠久,文体为文言文;有些地理名著篇幅过长。这些都会增加学生阅读的难度,适宜采用“节选阅读〞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阅读能力开展的一般规律,研读新课标要求,按照地理名著的特点科学选择阅读方式。否那么很容易抹杀学生对地理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半途而废。
〔二〕注重地理阅读延伸活动的开展。地理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足够时间、精力的投入,如果教师安排和指导不合理,阅读活动难以持续。笔者在实践中,把地理阅读活动纳入校本选修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或者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采用“课外阅读,课内分享〞的模式开展课内外阅读延伸活动。把学生独立阅读和集体分享阅读相结合,兼顾学生个体开展和共性开展。师生通过“共读、共研、共享〞来提升阅读质量,碰撞思维火花。具體操作流程见图 2。
〔三〕关注表现性评价。地理新课标指出,“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适用于评定高中生在地理名著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提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整合学科内容以及交流、合作、决策等能力。具体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对阅读导读和阅读文本进行批注的评价,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过程评价,在交流分享过程中语言表达、成果展示的评价,互评活动中学生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决策能力的评价等。
地理阅读能让我们“身未动,心已远〞,地理阅读能让我们“穿越时空隔膜,纵横古今南北〞。在陪伴和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名著、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身为教师首先要通过阅读修身养性,这样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2]武 强.高中地理课外阅读分享课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教学,2023〔8〕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