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荔枝
小传
荔枝小传
游星
荔枝的风行史
荔枝原產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考察,最早的野生荔枝群落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岭南一带。野生荔枝果实极为酸涩,经过驯化之后诞生了可以人工栽种的良种,果实甜度提高,并因其数量稀少而味道独特,最终成为了岭南地区向朝廷进贡的珍品。
荔枝最早被称为“离支〞,“支〞同“枝〞,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葡萄,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当时的荔枝作为汉武帝破南越的战利品而被带到上林苑中栽培,三辅黄图中记载了此事:“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那么岁贡焉。〞由于水土不服,荔枝在长安未能栽培成功,汉武帝只能每年通过南越之地的岁贡才能尝到荔枝的滋味。因为荔枝极易腐败,一旦离枝,数日之后便不能食用,就汉代的交通条件而言,这种进贡可谓是劳民伤财,范晔在后汉书中如此形容进贡荔枝的艰难:“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垠,奔腾险阻,死者继路。〞为此东汉有一段时间为了民众休养生息而停止过荔枝的岁贡。东汉的王逸曾经做过一篇荔枝赋专门赞美荔枝,晋人郭义恭在广志对荔枝有更为细致的介绍:“荔枝,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然,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味。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那么可食也。一树下百斛。〞荔枝之珍奇和美味俘获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心,但由于运输和保存的困难,普通百姓并无多少时机品尝到这种珍贵的水果。
此后荔枝的栽培扩展到四川地区,巴蜀之地由于和长安的地缘更为亲近取代了原产地岭南成为唐朝时期荔枝的最大产地,荔枝也逐渐为普通民众所知,张九龄等初唐诗人创作了不少荔枝相关的诗作,为荔枝翻开了知名度。得到杨贵妃的青睐可以说是荔枝的高光时刻,也令它和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一样,从此蒙上了一层悲情和传奇的色彩。为了能使杨贵妃吃上最新鲜的荔枝,朝廷专门开辟了一条自涪州〔今涪陵〕到长安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确保当地的荔枝能在三日之内到达长安以供贵妃享用。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为衰退,从巴蜀向京城进贡荔枝的做法也渐渐湮灭不闻。
及至宋代,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和闽地成为朝廷岁贡的重点地区,福建地区取代巴蜀之地成为贡品荔枝的主要产地。福州、泉州、漳州三地的荔枝都被选为贡荔,同时海路运输的开展和荔枝保鲜技术的革新让荔枝贡品的种类有所增加,不仅进贡荔枝干、荔枝煎和圆荔枝等荔枝制品,还可以进贡生荔枝,将快要成熟的荔枝移植到木桶之中送往京城,等到达朝廷,荔枝正好成熟。到了南宋,王朝南渡使得福建的荔枝更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当时有“〔荔枝〕闽中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的说法。
清代广东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岭南的荔枝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陈鼎和徐渤灿都曾写过荔枝谱,记录的广东荔枝大约有100多种,其中公认品质最好的是东莞出产的莞荔,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如此描述当时广东荔枝贸易的盛况:“南海、东莞多水枝,增城多山枝。每岁估人鬻者,水枝七之,山枝三四之。载以栲箱,束以黄白藤,与诸瑰货向台关而北、腊岭而西北者,舟船弗绝也。〞其中的“水枝〞指的是近水种植、夏至前成熟的品种,“山枝〞指的是靠山种植、夏至后成熟的品种。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都是广东荔枝固定的交易季节,台湾出产的荔枝也在交易之列。
传奇背后:一位美人与一群文人
如今荔枝已经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水果,但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荔枝都无愧于“珍果〞和“仙果〞之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荔枝一旦采摘离枝便会迅速腐败的特点,白居易曾在荔枝图序中说:“假设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新唐书·后妃传中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唐王朝不惜大兴土木建造了专门的驿道。贵妃的青睐让唐代的贡荔之举愈演愈烈,等到安史之乱平定,原本只是作为珍果被歌咏的荔枝被视为唐王朝劳民伤财的象征而成为了诸多咏史和挖苦诗的主角,并永远和一位美丽、任性又悲情的女人联系在了一起,“妃子笑〞也成为了最著名的荔枝品种之一。
后世的文人们往往在诗中提及杨贵妃嗜好荔枝招致祸乱的故事以讽时世,这对没有实权的后宫妃子未免过于苛责,也令荔枝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一项特殊的意象。杜甫就曾屡次以荔枝入诗来劝谏朝廷改变劳民伤财的岁贡政策,他在解闷十二首中用四首诗的篇幅来写荔枝,开启了后来文人墨客们借荔枝来咏怀的先河,其中最著名的自然当属杜牧那首过华清宫。在这些沉重的话题之外,杜甫在对荔枝的审美上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中写道:“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此后“轻红〞往往被引用来指代荔枝。唐代的荔枝相比于现在味道更偏酸一些,因此有“红颗酸甜只自知〞〔杜甫解闷·其三〕一说。一贯热爱美食的白居易自然也留下了许多和荔枝有关的诗篇,他对荔枝不吝赞美之词,将其比作“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他还经常设宴用荔枝来款待亲友宾客。
宋代书法家蔡襄堪称福建荔枝的推广阔使,时任福州太守的他曾编撰了详细的荔枝谱,记录了三十多种荔枝品种,认定“今莆阳荔枝遂为天下第一〞,莆阳即今天的莆田一带。沈括梦溪笔谈如此描述闽地荔枝: “闽中荔枝,核有小如丁香者,多肉而甘。土人亦能为之,取荔枝木去其宗根,仍火燔令焦,复种之,以大石抵其根,但令傍根得生,其核乃小,种之不复牙。〞由此可见当时福建地区已经有相当高的荔枝栽种和培育水平。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所记的乃是宋朝时并不知名的惠州荔枝,被贬的诗人虽然吃不到公认品质最好的闽荔,岭南的荔枝同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宋代皇室也同样痴迷荔枝,据三山志记载,宣和年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宋徽宗赐诗云:“蜜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裁荔子丹。琼液乍凝仙掌露,降苞初绽水精丸。酒酣国宴非珠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芬数本座中看。〞可惜在开封培育荔枝的愿望很快随着北宋的覆灭而烟消云散了。
吴俊卿荔枝图扇页图 / 故宫博物院网站
清代的贡品荔枝大多出自福建和广东,选择长势较好、即将成熟的荔枝栽培在木桶中,沿途用清水浇灌保持新鲜,装船从海上溯流而上直达京师,到达之时荔枝正好成熟,能让皇室品尝到最新鲜的荔枝,不过这种方法往往因为路途颠簸,能保存下来的成熟果实寥寥。乾隆朝的一次岁贡中,乾隆皇帝本人也只吃到了4颗荔枝,还为此写下了荔枝至颁赐朝臣而有感一诗:“闽中佳实秋前到,相对年年有所思。酬节只供原庙荐,承愚非复寝门时。飞来岭外炎风送,斜倚栏边揭露垂。料的擎归旧鸳侣,几多欢喜几多愁。〞可见一直到清朝中期,荔枝仍是非常昂贵和稀有的贡品。
荔枝百味,生活如蜜
荔枝之所以能在古代跻身于珍果之列,除了本身保存不易、运输艰难之外,还在于其滋味甘美,外形鲜洁,吃起来有种特殊的风味。为了衬托身价的高贵,荔枝就连名字都透着格外的雅致。徐渤灿曾指出:“惠州荔枝味酸,树亦甚少,至东莞渐多渐佳。〞他在所著的荔枝谱中记载了当时东莞最著名的两种荔枝:一名“公孙〞 ,“产东莞,每蒂一大一小,土人呼为公领孙,皮薄、核小、肉厚。〞;一名“万里碧〞,“产东莞戴家园,皮色碧如中秋雨后天,与叶色不同。味甘香,肉润滑,成熟皮色不变。〞这两个品种的命名雅致生动,颇有意趣。
道光年间广东通志记载:“广州荔以挂绿为第一品;十八娘并驱玉露霜产于新会厓门,明月珠产南海番禺山中,在挂绿之次;妃子笑产佛山;万里碧产东莞戴家园;骊顶珠产顺德龙岩山;珊瑚产清远山中。粤中荔枝挂绿为最,福州佳者尚未敵岭南之黑叶,而蔡君谟谱乃云,广南郡所出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亦乡曲之论也。〞随着荔枝栽种规模的扩大,各地都有了自己的代表品种,并认定本地荔枝的品质最正确。
本草纲目中认为荔枝“甘,平,无毒…… 止渴,益人颜色〞,荔枝肉、荔枝壳和荔枝核都能入药,可以用来治疗痘疮或者咳嗽,但因其性热不宜多吃。现代医学说明,荔枝含有丰富的果糖、维生素C 和植物蛋白,能够缓解疲劳、消肿解毒,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光滑皮肤,减少雀斑,因此荔枝自古以来便深受女性喜爱。
荔枝的吃法众多,除了生吃之外,还可以白晒做成荔枝干,或者腌制成蜜饯和果脯食用。荔枝也是糖水甜品中的常用配料,荔枝鸡蛋糖水是岭南地区最常见的糖水甜品之一。这种用水果入馔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宋朝,山家清供中就已经有了“糖荔枝〞和“荔枝膏〞等做法,还有一道“百花酿荔枝〞直接拿荔枝入菜,做法也不复杂:将荔枝去壳去核桃,撒上生粉,酿入调味好的虾饺,用蛋白和蟹黄依次封口,上锅蒸大约四分钟取出,勾芡即可。如今的创意餐厅中有不少主打荔枝菜肴的,包括蟹肉芝士荔枝球、荔枝黑豚扒、包心荔枝肉、荔枝红茶鹅肝等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荔枝仍旧在书写着属于它的美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