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行政
职权
滥用
危害
防治
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治
黄智鸿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日益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政府部门由权能性政府向效劳性政府转变,这些都表达了行政职权的行使逐渐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1]。政府及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就是直接参与管理社会、经济等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务的过程。因此他们是否依法行使相应权力,不但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而且还会对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因为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有价性、可交换性和扩张性等特点,在行使该项权力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缺乏有效监督和限制而使行政职权偏离正轨,即行政职权滥用。当前我国行政职权滥用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基于此,对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快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职权监督体系,有利于加快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
一、 行政职权滥用产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一〕行政职权滥用的表现形式
滥用行政职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行政不作为,即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不履行公共义务或者拖延履行公共义务。二是与客观规律或法定宗旨不符,行政机关的相关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要符合法律目的为前提,也就是要合法合规,否那么滥用权力。三是违反平等性和同一性原那么,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出于某种目的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意改变自己的行为、目的和办事方式等。四是职权行使的程序不正当,即违反了法定程序。五是行使结果不公正,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做出有失公正的裁決是自由裁量权被滥用之后最常见、最普遍的后果。
〔二〕行政职权滥用产生的原因
1.权责不明晰,没能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效能
当前我国行政职权的监督制约体系其监督主体范围比拟广泛,包括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群众等[3]。不过各监督主体并没有明确各自的权责,又缺少足够的协调与合作,造成监督体系的效能不断降低。比方一旦有问题出现,各监督部门同时过问,造成发案单位分身乏力;有些问题均不在各监督部门的监管范围,或各监督部门相互“踢皮球〞,最后不了了之。
2. 缺少监督标准和标准
当前我国监督行政权力所要求的法律标准还存在诸多缺陷与缺乏[4]:一方面,监督标准不明确不具体,导致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难以被有效识别和纠正;另一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实施细那么,使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3. 信息不透明,信息收集难度过大
政治参与要求接收一般的特殊的信息,那些获得这种信息的人,即在效应和心理上更多介入的人,就更有可能参与政治[5]。相反的,信息获取难度大而少的人,其心理介入的程度就比拟低。所以,信息不透明会使社会整体的政治参与度降低。当前我国国家机密的范围比拟大,很多理应让群众知悉的信息都不透明,而且很多行政机关以保密为由限制政务信息的公开,这大大降低了社会群众参与政治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积极性、可行性。
4.相关主题参与政治监督的意识薄弱
一般意义的政治监督意识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监督主体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和被监督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受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不少民众都存在不愿和不敢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固有观念。同时很多行政人员认识缺乏,不清楚权力的真正来源,认为自己只需要对上司负责而排斥群众的监督。
二、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
行政滥用职权的危害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
〔一〕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和建设效劳型政府,如果行政人员滥用职权不当行使权力,必然会对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造成不利影响。比方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因为违规挪用社保资金、为不法企业主谋利以及偏袒内部工作人员等被免职,该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有如“局长日记〞的主角广西某市烟草局局长,等待他的将是司法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做出的最终认定。但这也只是行政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沧海一粟而已,他们个人的不当行为往往被社会群众认为是政府行政机关的过失,因此质疑党和政府的公共形象、抵触政府的行为等。正是局部官员不顾党纪国法的行径,致使人民群众对政府整体形象评价低劣,并使政府的公信力不断降低。
〔二〕恶化社会风气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滥用行政职权的政府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法制原那么轻视甚至无视,使社会群众质疑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开展的工作,造成双方关系不和谐。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便利谋取私利、损人利己。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理念就是“有权就要充分利用〞,在职期间尽可能的敛财、享受,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上级而不是人民群众,所以无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一味迎合或讨好上级领导。所以他们在乎的是上级领导的喜好,急功近利,置群众利益于不顾。
〔三〕影响政府机构运行时效
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会降低其运作效率,进而阻碍社会稳定甚至引起政治动乱。
具体危害包括三点:一是将政府机关陷入信任危机中,滥用行政职权容易使行政机关单位的形象和声誉降低,人民群众对其产生疑心、厌恶和鄙视等心理,从而反感相关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二是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行政职权滥用会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流动;三是减少政治资源,行政职权滥用会弱化政府权威,严重时可能造成政府解体或国家动乱不安。
三、 防治行政职权滥用的科学对策
〔一〕强化对行政权力主体的教育
当前某些领导干部存在思想认识和意识不正确,不能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盲目攀比、投机取巧思想严重等方面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而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其关键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效劳的意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另外,要切实实现通过教育减少滥用行政职权的目标,就需要重视催促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随时随地参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久而久之培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树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大的发挥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最大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
1.加强行政工作的公开化
通过提高政务的透明度,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有效减少行政权力滥用情况的发生。政务的公开,并且全面履行情报公开制度,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做出行政行为时应清楚地告知行政相对人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充分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力。
2.加强培养参政理念或意识
局部党员干部存在不当用权和违法用权的行为,需要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制度建设等,促进对其的监督与标准。同时,除了这些刚性因素之外,还需要重视意识的培养,树立公平公正的参政理念。使公职人员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信念力量抵抗外在的不良诱惑,严格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公共权力。
3.加强司法审查,促进行政法制化建设
在我国行政权力的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治理领域的专业性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行政主体的行政裁量权越来越广泛。同时行政法的核心内容逐渐变成为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上。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在转型、法律建设不完善以及行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日益要求加强对行政滥用职权的控制。因此,当前我国尽量减少司法的谦抑同时加强对行政职权行使的监察。在审查时如果遭遇困难或阻碍,应当以明确制度价值为前提对司法审查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此外,我国应当针对行政职权滥用制定专门的司法控制裁量权的相关制度、规定。当然同时也需要与整个行政诉讼法体系实现自洽。虽然现实决定这将是弱意义上的监督,但是司法控制作为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加大惩治力度,优化行政环境
加强对滥用行政职权的惩罚,主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明确应承当的责任,任何公职人员其行为的责任都要标准予以明确。另一方面,对滥用职权者的惩罚要从严,可以适当把惩罚权力交给相应的惩罚机构。对于个案,将案件细节、处理进度和惩罚方案公布到政府网站上,对于涉及对政府形象影响比拟大的案件,可以不完全公开,但应该对处理结果在辖区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公示。
四、结论
行政职权虽然能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社会生活,但是因为相关主体思想认识不正确、国家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原因,造成行政职权滥用的情况频频出现。而行政职权滥用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恶化社会风气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影响政府机构运行时效等。这表示现阶段我们应当更加深刻的认识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不过要想在短期内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体制,有效减少和躲避滥用行政职权,显然不切实际,因为这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社会工程。当然,本文也不可能穷尽滥用职权的所有问题,不过仍然希望本文对行政、司法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姣姣.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及其防范[J].法制与社会,2023〔15〕:123-124.
[2] 高逸凡,雷庚.羁束行政行为中滥用职权的表现及规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04〕:44-50.
[3] 王迎迎.論我国行政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J].文化创新比拟研究,2023,2〔21〕:183-185.
[4] 林化美.完善我国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建议[J].法制博览,2023〔12〕:69-71.
[5] 范一锴.论行政垄断中的滥用行政权力[J].中国物价,2023〔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