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试论
东北
音乐
文化
研究
现状
试论东北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音乐文化研究在资料汇编民俗及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等方面小有成效。诚然,研究显示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及西方国家在音乐文化开展上存在着差距及缺乏。如何将东北音乐文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分析、评价;如何实现音乐文化学术视野上的突围和超越;如何让东北音乐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承开展是当代东北音乐文化研究上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东北音乐文化;二人转;鼓吹乐;萨满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039-02
地域文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东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关于它的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文化研究领域陆续出版了大量论文和数十部专著。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者们,通过对自身经济、历史、文学和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正努力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地域学术文化。东北音乐文化作为其一个小小的分支,在整编过程中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总的来说,东北音乐文化正在处于流失的状态。很多偏远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封闭、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人文素养缺失等原因,导致很多东北音乐处于“自流〞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同中国其他地域相比,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是较为落后的。故而,东北文化开展至今,在文化领域中并不占据主流。目前,关于东北音乐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北皮影、秧歌及二人转的理论研究
提起东北皮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黑龙江省的望奎皮影戏。望奎皮影戏的唱腔在长久的历史开展中融合了东北民歌、京剧以及东北地方局部戏曲中的音乐元素,形成了颇具艺术个性的独特地方唱腔艺术风格;且望奎皮影因其制作人技艺精湛,制作出的皮影非常精美,且皮影操纵人技术也十分灵活,因此,望奎皮影戏成为了东北一方独具民族风韵的集音乐、文学、美术及舞台表演于一身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是东北皮影“江北派〞(松花江北)的代表。当下,望奎皮影历经三代传承人,现已开展至第四代传承人谷宝珍手中。其经典曲目三情樊梨花也曾在中央电视台以及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省电台屡次播放。
东北秧歌和二人转研究,一直是东北音乐文化研究的热点。可以说,提起东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二人转,二人转是最具东北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东北二人转因其通俗、幽默、生活化等艺术特征,迎合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从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来看,台上的灵活演绎与台下的积极互动给了演员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除了高超的演技以外,演员自身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掌控能力,才能到达演员与观众“共唱一台戏〞的理想效果。
在关于东北二人转的研究文献中,也有很多缺乏之处。如,杨朴老师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一书中,使用西方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二人转艺术。但该书在理论资源与行文逻辑上都出现了严重失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红侠曾批评该著作“不符合学术研究中对文献与资料的筛选和使用的学术性根本原那么〞、对中西方一些概念存在误解误读的情况。于溟跃在其从“东北大秧歌〞看东北文化一文中,从“黑土地之歌〞“黑土地之魂〞“黑土地之源〞三方面论述了东北大秧歌的成因、特点及其音乐文化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东北秧歌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东北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它的价值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的文化大开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千秋伟业中,东北文化应做出自己的奉献。
二、中原音乐文化对东北音乐文化的影响研究
历史上的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错综交织的民族矛盾下所形成的民族变迁,既为中华民族的开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血液,又为祖国文明谱写了独特篇章。尤其是东北各族人民与中原人民的长期交融,促进了政治上的联结统一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并成为东北古代社会开展的巨大动力。这方面,孙毅在其从音乐考古学看中原音乐对东北音乐的影响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东北地区的民族音乐是在吸取中原民族音乐元素的过程中繁衍起来的,东北古代音乐的历史,既有东北民俗风情的绚丽,也有中原民族文化的渲染。中原地区音乐对东北音乐的影响,可以从出土乐器和古墓壁画得到佐证。东北地区在隋唐之前的两千多年中,音乐从原始、朦胧状态开展到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表演音乐。东北地区音乐在开展中受到中原的极大影响,从石磬、阮等乐器和白戏的传入,可以想到东北音乐从模式、风格、乐器使用都接近中原,当然音乐也可能同中原有相似之处。
纵观东北地区的古代音乐开展史,它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成熟的开展过程。在这个开展过程中,一方面有同中原汉族音乐开展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东北树木林立,多种劳动号子有着号召性极强、欢快有力的节奏性特征;而常年累月的劳作以及简单的生产方式,也促成了东北人豪爽、热情、乐观积极的民族性格。这种性格,在音乐创作中被融入进了旋律里。东北音乐旋律线条简单明晰,毫无华美的修饰之感;即便是四五度音程的跳进也是直来直去,给人以直爽的音乐性格。
三、东北萨满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
萨满音乐文化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吉林省民族学家富有光先生的研究成果。富有光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东北地区萨满音乐的调查研究,即使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也毫不松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整理出东北满族、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的民俗资料录像片10余部,“抢救〞了我国即将濒临“灭绝〞的珍贵的东北民族文化资源。且富有光先生的调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还改变了东北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当下,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逐渐由“知识型〞传承人向“文本型〞传承人转变。
富有光先生代表性著作有萨满教与神话萨满教女神萨满论等。富有光先生的近作萨满艺术論一书成就尤为突出,该书资料翔实,计有70多张黑白图片,40多张彩图,具备极强的史料价值。研究中使用了民族史、地域史及最新考古学的成果,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探讨萨满艺术,包括造型艺术和说唱口承艺术,其内涵和历史价值在于:在世界范围内“积淀着往昔人类生存的智慧,保存原始人类生存诸如社会学、宗教学、精神心理学、自然科学、海洋学、生物学、天文学、医药学等一切人类生活的伟大成就,对今日昌明社会的开展和进步仍有不可轻视的借鉴意义〞。2022年8月,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文化学者和专家在会上共同探讨如何抢救、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满族说部学会的成立将成为满族文学研究的新起点。
四、东北鼓吹乐的理论研究
199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李来璋先生的著作东北鼓吹乐研究。此书以资料为先,以实践为源,“将分散于东北民间的鼓吹乐资料集中起来,结合诸多音乐史料的记载,对于我国的鼓吹乐及东北鼓吹乐做了全面系统的阐释,熔史料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炉,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乃至普通学校的美育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朱广庆序)。全书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乐谱、文物图书、乐器和口传记录等,对东北鼓吹乐从历史、人文、民俗的层面上以及对该乐种的律、调、谱、器和各种演奏技艺、技法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纵向梳理,并从东北鼓吹乐与全国各地的鼓吹乐的横向比较中,对存留于东北各地方流派风格的鼓吹乐文化沉积进行综合论证,充满了文化性的思考。
乐种学的研究,关键在于对该乐种音乐本体的把握和论证。研究作者既是民间器乐曲集成的编者,又是民族器乐演奏家,他拜民间艺人为师,以散存于民间或“活着〞的鼓吹乐曲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乐制、旋法、演奏法等内部规律,并根据各流派风格的鼓吹乐特点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运用筛选、甄别等方法,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寻求蕴含在其中的本质规律。如研究中的附文五调朝元借字西安鼓乐c水龙峪)与东北鼓吹乐(水龙吟)的比较研究等等,这对于东北鼓吹乐之内部的乐学、旋宫转调和作曲技法等的研究,具有令人信服的见解;尤其是第十章东北鼓吹乐工尺谱的解读和研究,作者查阅了有关文献典籍,对收集到的各类乐曲进行分类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翻译各类鼓吹乐乐谱三百多首,掌握了现存工尺谱的根本特点和解读方法,做出了“东北鼓吹乐艺人手中保存的工尺谱,是我国唐宋以来所采用并逐步完善的工尺谱体系的一个分支〞的结论。该章谱例共三十余首,分别阐述了东北现存鼓吹乐工尺谱中“固定基调谱〞“隔念谱〞和“借字谱〞等三种记写谱式。这是以往的研究者较少涉猎的领域,而作者的建树既来自于“善于调查研究,深入民间音乐生活的本领〞,同时也需要“好学深思、有工作热情、有悟性〞(黄翔鹏序),与此同时,像后记所述,作者的研究采取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一条龙〞工作方法,即“声、像、文、曲、图〞全方位的调查、采录和编纂工作。十多年来,作者与同事们一道,走遍了省内的城镇乡村,辗转五万多公里,调查走访鼓乐艺人千余人次,并利用工作时机,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同仁们学习、切磋和交流。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东北音乐文化研究在二人转、秧歌、萨满文化等方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与此同时,东北音乐文化研究也存在着封闭性及开展空间狭窄的问题。一些新的哲学、人类学、诗学等领域的研究资源和方法对某些研究者而言还很陌生,研究中往往只关注东北音乐文化的地域特色,开放性缺乏,普遍存在着“地域视界〞,未能将东北文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考查。在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往往局限于19世纪法国学者泰纳的历史社会学方法,未能跟随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文艺研究的开展、积极探索东北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的诗学意义,无论从选题还是研究视角方面,都缺少对东北音乐文化诗学及美学价值的整体性理解,也缺少对具体文化现象内涵的现代阐释,面临着“重复〞和“徘徊〞的学术困境。因此,如何将东北音乐文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分析、评价;如何实现音乐文化学术视野上的突围和超越;如何让东北音乐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承开展是当代东北音乐文化研究上急需解决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李梅英.东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22(04).
[2] 孙 毅.从音乐考古学看中原音乐对東北音乐的影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05).
[3] 胡企平.东北鼓吹乐研究述评[J].中国音乐,1996(02).
[4] 于溟跃.从“东北大秧歌〞看东北文化[J].艺术研究,2022(03).
[5] 凌瑞兰.东北现代音乐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张洪全)